返回

婚姻航线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章奇迹,招的是教师,干的是保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同时想,不受人尊重的职业往往挤破脑袋想出歪点子。

    培训回来,所有南院老师,都被叫到保险公司、南方学院、影视中心共用的大型会议厅里开早会。

    这种早会,是全国每一家保险公司,每天早上必须完成的项目。

    这种早会,都是类似于传销组织的那种洗脑。

    而保险公司的人却说,世界上先有了保险,后起的传销组织借鉴保险的营销模式发展壮大。

    以前,南方学院的人马是不参加这种会议的,只是有时觉得奇怪,将脑袋探进去看了一下就缩头回来,之后往自己的办公室回走,刘兰和姐妹们却成了参会人员。怎么又进了保险公司呢?天底下究竟有多少保险人?走到哪里都被保险人忽悠!刘兰气不打一处来。

    会上,经理重复着每天说过的爱字,说保险是社会安定的保障,要把爱心奉献给社会,就是必须让更多的人购买保险,说什么,“如果我努力工作,能抢在灾难不幸降临这个家庭之前签下保单,我就成功拯救了一个家庭;如果我工作努力,发展十人,则一天能拯救十个家庭。”为什么有理由去让人们买保险呢?因为保险的功能:1具有保障抵御风险。2不打税。3不抵债。4快速融资,5安全养老。

    事实上,保险是国家大力倡导推广的事业,它是抵御风险的社会保障机制,没一点害处,多少工厂,因为忽视保险出了事故被迫关闭,多少家庭因为没有保险,重大疾病发生了只有望天哀叹。多少人不知道,当老板的,有的是太多的钱,就因为不相信保险,企业破产时,所有的设备,存款,房产被清算抵债,弄成个分文不值的穷光蛋。在这方面,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在十几位的美国安然公司,称雄了一个多文学,却于2004年突然倒闭,负债380亿美元,总裁肯莱思在2002年购买了400万美元人寿保险,唯独保住了这笔资金。为什么呢?因为按照国际惯例,保险之受益人的保险费,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占有。

    保险有如此好处,刘兰真不明白国人为什么不主动去买,导致保险公司的决策者,拼命去发展下线以扩大业务量。

    开早会几天后,老总给刘兰她们下了死命令,每周三六开创说会,每人必须叫来至少一个朋友参加。

    老总认为,只要有人进来参加会议自然有人加盟保险,他的磁力卖点是,把20万元存进银行,所得的利息,抵不过通货膨胀,假如家里有人病了这20万有可能花完,就算花不完,也是减少了许多;而把20万以投保方式存进保险公司的帐户里,发生意外或重大疾病了,有保险公司买单,而20万本金分文不少,保险期满了,20万本金连加红利拿走。如此优点,宣传得当会有人购买,而保险代理人成功给户推销了保险,佣金一般是百分之三十以上,如果一张保单20万,那么代理人就有了6万的收入呢。

    但,可恨的是保险这行业,没有底薪,都是靠佣金,所以多少人,在人才市场里冲着招聘广告上的那句年薪十万不是梦进来,拿着从家里带来的老本吃了个精光,还是找不到能给他施恩的户买保险,身无分文的他,悄声无息地离开那个每天早会上,人人都在高叫要有车要有房的梦想职场。现在,刘兰完全知道这一内幕,不想把自己的朋友拉进来。

    一个月去了,刘兰十几个老师仍然没有成功发展下线。

    老总找她们“谈话”,让他们深刻检查自己为什么没有增员。

    刘兰直冲老总说:“没有底薪的工作有多少人愿做?就算看中高提层的又具有推销能力的人,如果他身上没有几千存款,他敢进来吗?都说保险行业效益好,为什么没有基本工资?同是金融系统银行有的是基本工资呢。我可不忍心去骗没有把握推销保险的人进来,他们在工厂上班,虽工资不高却有保障,除非他上班时间长了有积蓄,愿意往这方面发展了我可介绍进来。”

    一通话,气得老总脖子发涨。

    但老总不敢吼骂。

    只是语气加重地说:“你怎么知道没有人愿做?现在全国170多万保险代理人是怎么进来的?你们出去遇到人要讲保险行业的好处,有新人进来了要多多关心,给他作辅导,让他尽快成长起来。你们别要以为没底薪就没人干,我们这些前辈的也是从没底薪干起的呢。要知道,你发展了十个人,这十个人又发展十人,你就有了第一百人,他们做出了业绩,这就是你们的财富呢。干这一行的利润可大呢,干得好的业务员一年几十万可不是天文数字呢。你们是身在金窝挖不出金矿,太气死人了。”

    刘兰:“所有的保险人都是这么说。”

    老总:“你!”

    “好,以后我出去逢人就说保险公司是金窝。不过我要问的是,我们十几个南院的人是老师还是保险代理人?请老总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身份。”刘兰理直气壮。

    老总语顿。

    稍后说:“你们都看了吧,现在招来的就那么几个网络教育学员,其他的就招不来人怎么上课?所以没事干你们去跑点保险业务有点收入也好嘛。当然你们

第2章奇迹,招的是教师,干的是保险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